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案例 > 浅谈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实现

浅谈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实现

2011年06月17日 15:59:47 来源:北川中学 访问量:3100

                                         浅谈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实现

                                                                                 北川中学 洪莲

         高效课堂是新时代教师的追求,也是学生主体论得以实现的平台。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在语文课堂上谈高效,是语文教学经久不衰的话题。在我看来,语文高效课堂的实现,需要教师的智慧,学生的投入,以及当今教育教学理念的彻底改变。

   所谓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是指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利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如何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粗浅的谈谈个人的认识。

   一、全情投入,培养教师乐教的使命感

   课堂离不开教师。新课标要求下的高效课堂固然是以学生为主题,但教师的引导也至关重要。下面谈谈高效课堂中,教师应做好哪些工作。

   1、热爱学生,喜欢课堂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诲人不倦,以身作则”是自古以来教师精神的写照。诚然,教师被人们赋予了一个伟大的无私奉献的外衣,“园丁”、“蜡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等等。教师是否能拨开这些外衣客观的面对自己的工作,在褪去光环后,审视自己是否热爱这一份事业。将教育当做自己毕生的事业,则会热爱自己的专业,热爱自己的课堂,热爱自己的学生。只有以此乐教为前提,才能够全情投入,引导出高质量的课堂。

   2、充分有效的课前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堂好课更是如此,教师的课前准备至关重要。不同的课文,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班级基础的不同、时代背景及要求的不同,都需要在课前做好缜密细致的准备。

   首先,技能、心理的准备。

   特别是笔者这样的青年教师,从教时间并不长,教师技能并不是特别娴熟,对未知的课堂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没有足够应对经验,因此更需要在课前做好准备。写好教学方案,做好多媒体课件,组织好自己的语言,调整好情绪,充满激情与耐心的投身课堂。

   其次,对文本的深入研读。

   一篇被选入语文课本的文章,经过重重叠叠的斟酌筛选,必有它的独特价值。同一个人对同一篇文章,反复的阅读,也会产生不同的想法,得出不同的启示。因此,在课前,教师需要“钻进去”,深入文本,反复研读,吃透文本内容,并结合教材的要求,抓住重点、难点,安排好课时。完成自己对文本的思考后,教师还需要“钻出来”,即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可接受能力,做到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整理文本及文本所透露的信息,站在学生的角度重读文本,设计学习思路与问题。

   第三,对文本隐含信息的补充

   很多语文课文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想要更好的理解文意,必须弄清楚课文写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的写作背景,以及文中有特殊意义的词句。比如,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一文,就需要补充美国的种族问题,只有弄清了150年前的南北战争和“解放黑奴宣言”,了解了美国种族歧视的缘来已久,学生才能够更好的理解作者发表这篇演讲的重要意义。教师还需要补充美国的经济构成及发展状况,学生对这些有了充分的了解,才能领悟到演讲词中那张“空头支票”的妙处。然而,“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因此,在课前,教师需要积极查阅各类资料,利用网络等便捷的搜索方法,搜集、储备大量的文本外信息,做好课堂的准备。

   第四,文本学习所需的引导问题

   教师的问题,是课堂中教与学衔接起来的关键。教师如何问,直接影响到学生如何思考。因此,在课前,教师必须重视课堂提问的设计。提问中,可先由一个个小问题的开始,为一个急需解决的大问题的提出创造时机,这样使提问问在点子上,问在要害处,问在恰当的时机,从而提高效率。在绵阳市教育局举办的送教下乡活动中,江油高中实验学校的陈老师在上《你是你的船长》一课时,设计了三个大的问题,分别是:与作者对话,与现实对话,与心灵对话。先问:作者希望孩子们具备什么样的品质?这个问题就比较简单,学生很快便能在树上找到“公平、公正、同情心、正义感”这些字眼;接着又问:怎样才能成为作者希望的那种人呢?作者是怎样引导同学们思考的?在现实生活中,除了拥有这些,我们还需要具有哪些品质?层层深入,达到了理清文章演讲思路,体味重要语句在语境中的意义和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学习目标。

   第五,文本外拓展训练材料

   语文课堂是否实现了高效的目标,还在于能否使学生能否应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能不能举一反山,进行知识的迁移和实际应用。这就需要教师准备好课本外的材料进行拓展训练。这些材料的选择必须是与文本相似,在表达的主题,或者结构思路上有相同之处,能够用课堂上涉及到的知识,或者稍微进行加工和再创造,就能解决的。能够达到知识的巩固加深和纵横迁移。

   二、激发兴趣,增强学生乐学的积极性 

   在做好积极的课堂准备之后,教师就应把这种充实快乐的体验带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趣味和愉悦,在充满学习兴趣的前提下,获取知识。

   第一,根据教学内容营造感情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情绪渲染是讲授素养之一,它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营造感情氛围,也就是带领学生“入戏”。在学习“干将莫邪”这一课时,我首先就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弄清全文的感情基调,学生很快得出“复仇、悲愤”的结论。于是,我立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设想自己就是那个悲剧人物或者是侠客,接着,我们一边表演,一边在我的问题的引导下完成了课文的学习,学生不但实现了学习目标中的课文复述,还对复仇精神和狭义精神有了深刻的了解,最后我们回到现实,就狭义精神与现代法治是否冲突这一话题进行了讨论。下课之后,学生还在意犹未尽的辩论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

   第二、跳出课文讲课文

   苏霍姆林斯基还认为,教师说话能力的高低,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跳出课文讲课文,就是教师对自己准备好的文本隐含信息的讲解。如何将这些文中没有明显交代的信息巧妙的传达给学生,需要教师的智慧。在学习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诗时,我就没有按照以往学习诗歌的方法去读适合翻译,而是先和学生一起来讲三国。学生对三国中的三个领袖人物都很感兴趣,我就讲了孙权19岁掌管东吴的一些故事,学生也讲了曹操煮酒论英雄等等,此时,学生对这些人物都升起了一腔“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 (学生的话)的敬仰之情和英雄之气,我话锋一转,引出南宋抗金的事情,两相一对比,学生就明白了辛弃疾的望神州而来的感怀“生子当如孙仲谋”,以及感叹的意义。

   第三、在引起兴趣的基础上研读、讨论文本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再好的课文,学生不喜欢,不感兴趣,都不能达到高效的学习效果。对中学生来说,说明文体,议论文体,都是枯燥无味的,使人昏昏欲睡,很难提起学习的兴趣。在学习《谈语言》一课时,一开始我就用多媒体给学生出示了一系列的词句,如:骑乐无穷 (摩托车广告)、一明惊人 (眼病治疗仪广告)、地酒天尝 (白酒广告)等,学生很惊喜的发现,那些词语里都有错误;在读了 “小红给在外地工作的妈妈写信”后—— “亲爱的妈妈,好久不见了,真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啊!现在我的成绩是日新月异,老师对我的关怀是无所不至。……祝你健康快乐,永垂不朽!”学生更是哄堂大笑,所有人都集中精神,思考如果改正。这时,我问大家,语言究竟怎么用才合适,参照王力先生的谈话,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朗读课文,找找先生的观点和说话的依据。学生马上热火朝天的行动起来,因为他们平时也有说话被嘲笑的时候,跟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了,不得不重视。

   第四、解疑答惑,查漏补缺,少而精的练习和拓展,课外同类阅读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完成教学目标的设计,实现学生解决掉教师提出的问题,同时,教师必须妥善处理学生课堂中暴露出的问题,以做到查漏补缺。除听教师的讲,思考后学生自己的说,课堂当中还需要及时的拓展和练习,教师将自己课前精心准备的材料和练习交给学生思考、处理,之后共同共探讨,以实现复习巩固和检查的目的。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详细的阅读材料,督促学生在课余的时间进行阅读和积累,这样,一堂语文课的结束就不再是意味着语文学习的结束了。

  当然,高效的语文课堂的实现,除了教师和学生的合力,更少不了现代教育方向的引导。如果学生为应付考试和升学而学,教师势必为帮助学生应付考试和升学而教。因此,只要传统的应试教育成功的大踏步向真正的素质教育转变,高效的语文课堂的实现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近。(北川中学 洪莲)

编辑:唐高平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川公网安备 ICP证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北川中学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蜀ICP备15009152号
联系地址: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永昌镇常乐街1号
办公室座机:0816-6198882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