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学习 > 四川省北川中学校史

四川省北川中学校史

2019年09月27日 10:15:21 访问量:11575

1、学校名称变化

1.1764年(乾隆二十九年,县令姜炳璋)酉山书院

学在县东一里,望崇山之麓。中为大成殿三间前为露台东西两庑各三间前为戟门,又前为棂星门。戟门之左为名宦右为乡贤祠戟门之前。左为忠义孝悌祠节孝祠。右为屠牲所。其西为明伦堂,立卧碑。后,为官学公廨。堂之公厨一间祭库一间其右为尊经阁一间大成殿之北为崇圣祠又东南距学百步,为文昌祠。此学宫之大略也。

《石泉县志.学校》


2.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县里高等小学堂

3.1922年(民国十一年),北川县立第一小学

4.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北川县立初级中学

5.1954北川县初级中学

6.1960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定名为四川省北川中学

二、历任主要负责人(校长)

姓名

备注

王朝义

1944.081946.08

校长

陈继虞

1946.091947.02

校长

段平川

1947.03—1948.02

校长

朱熙明

1948.03—1948.08

校长

魏开文

1948.09—1949.02

校长

吴鹿章

1949.03—1949.08

校长

陈培初

1949.09—1949.11

校长

母广轼

1950.041950.08

副县长兼校长

张竞先

1950.031950.02

副校长

陶世泰

1951.03—1951.07

副校长

夏中华

1952.05—1961.12

校长

胥克明

1961.03—1968.10

副校长兼书记

廖顺荣

1968.11—1971.05

校革委会主任

代光远

1971.06—1973.07

校革委会主任兼书记

夏中华

1973.08—1981.03

主任兼书记

黄世尧

1981.02—1985.08

校长兼书记

李钟频

1986.03—1986.07

校长

刘治中

1986—1995

校长

赵常伦

1995—2004

校长

李剑波

2004—2006

县教育局局长兼北川中学校长

刘亚春

20042006.3

常务副校长主持工作

 

2006.3.22——

校长

 

三、学校发展历

北川中学办于解放前夕,是北川兴办中学教育之始。建校年来,大体可以分为

期。

  1. 初创时期(1944-1949)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借治城小学校舍设备创办了“北川县立初级中学”。首任校长王朝义,教导主任段平川,聘教师3人,招生一班,学生41人,9月1日正式行课

次年春,迁入县参议会授课(借住),附设三年制初级师范一班,学生40人,此后每年招初中一班。直至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又招初师一班,规模达到4班,因不少学生中途辍学,全校仅有学生74人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有初中4班,学生52人;初师一班,9人。解放以前五年共招初中6班,127人,毕业3班,39人;招初师2班68人,毕业1班,26人。

兴办之初,只有牌子,没有校舍。教师多为外地人,交换频繁,五年中换了七人校长。政局动荡,内战不断,国民政府无力顾及教育,经费拮据,招生人数很少,入学多为富家或小康人家子弟,辍学者多

民国三十五年秋,因当局三月未给师范班拨生活费,学校断炊,全校师生罢课三天到县府请愿,后参议长李茂先出面在治城镇公所借粮解决师生伙食,始得复课。但被当局视为共产党支持闹事,部分教师学生受到迫害,校长和两位外省籍教师被迫出走

  1. 发展时期(1950-1966),

随着北川的解放,党和政府接管了教育,北川中学进入了的里程。人民政府重视发展教育。1950年县人民政府成立,副县长母广轼兼任校长,张竞先任副校长主持工作,四月初开学,新招和复学58人,其中初中一班38人,附设初师一个班20人,教职员5人。次年,政府在旧文庙遗址新建全木结构平房三幢,21间,设教室4个,余为师生生活用房及办公用房

1951年,又招初师1班,55人,共2班75人,因办学条件不具备,初师班1953年春并入江油师范。

1954年春(因1952年县人民政府迁入曲山镇)学校迁入曲山镇任家坪新址。新校占地23300平方米,有新建土木结构平房10,用于教室6个,教研室2个,余为师生生活用房,学校初具规模。更名为“北川县初级中学校”。时有学生4班163人,教职工17人,1956年设党支部,胥克明任书记。建国之初,学校设立人民助学金,支持农工子弟受教育,校风良好

年,在大跃进高潮中,招新4班,学生240人。全校总班数增加到10班,422人。1960年,始设高中1班,招生53人。全校15班,学生540人,教职到34人。由于盲目发展,超过了学校的承受能力,加之面临三年经济困难,给办校带来了极大困难。

1961年,国家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高中停办,压缩超龄初中生163人回乡生产。擂鼓镇所设初师也停办,未毕业一班学生52人转入该校,但仍在原校址授课。全校学生减至10班,391人,以后几年大体保持这一规模

这一时期,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相结合,,师生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如抢种抢收,举办夜校,开荒种粮种菜,组织文艺宣传等。学校重视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共产主义理想教育,爱国主义,用榜样的力量去激励学生,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教学工作抓得紧,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学习努力,注重全面发展,知识面较宽,但1958年前后,生产劳动过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

  1. 严重挫折时期(1966-1976)

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停课革命,1967年与1968年未招生。66级、67级、68级三届学生成立了红卫兵组织学校负责人被打成走资派,部分教师被打成资产阶级反动权威。大部分教职工分别介入两派学生组织。1969年两派联合,成立校革命委员会,大规模派性斗争基本结束

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后,1969年7月,派工人、贫下中农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学领导“斗、批、改”。由工人陈永茂担任队长,农民张发军任副队长。这一年招收农机、卫生各一班,共75名学生,两年结业。66级、67级、68级三届学生相继离校

1971年2至8月,全县停课,文教系统职工集中该校搞“一打三反"运动,9月复课次年春复招初中4班,学生192人,招高中2班,110人。72年以后,由于该校地处偏僻,较少受到政治动乱的干扰,加之该校教师素质较强,自身工作努力,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比较严格,使文革前期所造成的教育荒芜现象逐步得到改变

1972至1976年,学校根据毛泽东同志指示,“学工、学农、学军”,多次赴双深敬东村、南华乡红星村等处改土、修渠;到擂鼓水泥厂参加技改,推广优选法;到擂鼓煤矿参观;到擂鼓盖头村和曲山镇任家坪村参加“三秋”;到铁家园农场参加摘茶、垦荒等;这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艰苦奋斗、热爱工农的思想感情,但劳动过多,对教学工作有些影响。

  1. 恢复和奠基时期(1977至1999年),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之后,十年动乱结束,次年恢复了高考招生制度,批判“两个估计”,端正了办教育的方向,澄清了是非,北川中学的教育、教学秩序走上正轨。1980年9月,经省人民政府文教办公室川教发(80)49号文件通知,“北川曲山初中”改名为“四川省北川中学”。并确定为绵阳地区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全校规模达到15班,学生762人。其中高中7班,370人,教职工81人。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学校注重德育教育,对师生进行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将德育工作摆到了重要位置,学校加强了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学校的校风有了明显的变化

1988年,全校有14班,学生721人。其中高中7班,365人。教职工76人,其中专任教师46人,达到大专以上学历36人,1988高级教师职称达到8人,中学一级11人,中学二级18人,中学三级8人。

1993年教学班13个、学生521人,其中初中295人、高中226人;教职工86人,其中专任

教师70人。

1996年139人参加高考,升人大专79人,升学率达到56.8%,1996年获市教委高考别奖、县政府高考进步桨,被命名为省体育传统项目学市国防教育基地学校.“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素质教被列为四川省“九五”期间重点科研课题。

1997年教学班16个、学生626人,其中初中366人、高中280人;教职工94人,其中专任教师87人。1997年10月获国家体委“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奖。

1998年学校115人参加高考,升入大专院校60人,升学率达到52.17%,1999年参加高考,升入大专院校56人,升学率达55.45%。连续三年高考升学率超过60%,大大优于全省同类学校。

1999年,有教学班20个学生759人,其中初中学生454人,高中学生305人;有教职工91人,专任教师68人,高级教师9人、中级教师27人、初级教师32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名。

学校的恢复发展与党和政府的投入有很大关系。1985年以来,在全国办教育的热潮中,省市、县三级加快了对该校的投资。几年中,基建投资达到40多万元,设备投资达到4万余元。新建校舍2000多平方米,维修校2000多平方米,校园内铺设了水泥路面、扩大了运动场地,校舍占地面积达到24068方米,建筑面积达到9616.4平方米,其中:教学用房1901平方米,实验、电教671平米,学生宿舍1052.5平方米,生活用房1901平方米,行政用房2927.1平方米,活动绿化场地14451.6平方米。1990年10月投资21万元修建936平方米礼堂一座;先后撤除危房1000多平方米。1997年底动工修建总投资203万元、建筑面积3990平方米的教职工住宅楼。1997年,学校建筑面积达到1.5万余平方米。先后添置近10万元的化学、物理实验器材,放映机、录像机、彩电、微机等电教器材;投资21万元修建卫星教育地面接收站、微机室、语音室。利用世行贷款购书1187册,图书阅览室常年订阅书报刊70余种。学校图书馆藏书达到10180册。校办勤工俭学钙塑厂注册资金60万元,厂房面积200多平方米,1997年实现利税13.8万元

1998一1999年,学校投资600余万元,新建教学、办公、实验大楼1座,教职工宿舍50套;改建学生宿舍1座、维修运动场地14000平方米。学校实验器材齐全,拥有语音室、微机室,多功能生物、化学、物理验室,放映机、录象机、彩电、微机、卫星教育地面接收系统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学校图书馆藏书达15000余册。

教育教学的研究逐步深入,学校组织教师学习新教学大纲,把握体系,研究教法学法,坚持“三个面向”,重视开发学生智力和培养能力承担着市“九五”重点科研项目“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素质教育研究的科研任务。

学校还注重通过举办讲演比赛,作文比赛,知识竞赛,举办小报、专栏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成立了音乐、美术、书法、科技、体育等第二课堂活动小组,发展学生多方面爱好,曾多次承担县内教学研究活动。学校陆续成为省田径训练基点校、省排球训练基点校、省传统体育项目和国防教育基地学校。

学校重视管理工作,建立了教职工考勤考查制度,学籍管理制度、生活、学习纪律制度,教代会、职代会、工会对学校工作的民主管理和监督制度等1999年推行“校长负责、全员聘任制改革”试点,按照“德才兼备、公开竞争、双向选择”的原则选聘教职工,学校的整体素质进步提高。两年间,教师累计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国家级37篇,出版文学作品、古籍整理著作2部。教师近百人次获各级教学技能比赛和辅导奖,其中国家级奖8人次、省级奖12人次。素质教育研究班学生参加全国各类联赛、竞赛获奖87人次,其中国家级奖17项、省级奖28项,所得奖项覆盖中学所有学科。

  1. 较快发展时期(2000-2008)

由于高校扩招、学校办学效益提高赢得了脚还的社会声誉,学校抓住时机扩大招生规模。

2000年秋季,治城中学停止招收高中生,县内高完中仅北川中学1所。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大对北川中学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积极创造条件,使其尽快达到合格高中办学要求。2000年,北川中学招收高中新生3个,班108人,基本完成了高中招生计十划。在职高中教师42人,其中高级技术职务9人、中级17人

2000年,参加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的考生122人,达到全省录取控制分数线40人(含艺体6人)。共有105人被大专院校录取,其中本科25人,专科51人,预科29人,高职3人,录取86.1%

2001年,县内只有北川中学招收高中学生,当年招收高中学生341人,学生1207人(高中生555人)、有25个教学班、教职员工100人(高中专职教师42人),其中中学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9人;75名专任教师中有国家级骨干教师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2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人。教师在各报刊杂志上发表教研论文130余篇,学生90余人次获各级各类竞赛奖,学校被评为县级校风示范学校”、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2001年参考132人,高考硬上线91人,艺体双上线14人,高考上线率79、6%,升学率97.7%;在全市40多所高完中中位列第七,获全市B类学校一等奖。县教文体委获普通高中质量综合评价二等奖。“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素质教育研究”“推广张思中英语教学法,提高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英语素质”等重点科研课题研究不断深入,教育科研成果累累

2002年8月,原曲山初中并入,规模进一步扩大有教学班37个(高中17个)、学生1974人(高中生957人),教职工144人117名专任教师中(高中教师57人),有中学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9人、中级职称教师63人;研究生3人本科48人,科在读39人;国家、省、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4人。将毕业班工作作为教研重点,特别是高中毕业班工作,共组织7次高三教研会,邀请市教科所教研员11人次深入北川中学知道教学教研,组织教师95人次到县外种地前高中听课取经。2002年高考参考150人,硬上线132人,艺体双上线15人,上线率98.5%;初中中考以75%的升学率居全县第一。学校先后荣获市“校风示范学校”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国家“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获奖人及单位获奖名称授奖单位获奖时间

魏玉兰国家级园丁奖中国化学学会2002.05

杨黎北川中学初三一班全国化学竞赛三等奖中国化学学会2002.05

本柯优秀教师市政府2002.09

赵静优秀教师市政府2002.09

获市县、县府以上表彰的先进集体、劳动木模范、先进个人工作者名录

先进集体:北川中学

先进工作者:赵静

2003年有教学班45个、学生2507人,教职工162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14人、中级职称教师77人。135名专任教师中有研修生7人、本科生79人,年内招收高中学生667人,毕业109人,2003年176名学生参加高考本科硬上线122人(其中重点本科26人),本科硬上线率68.9%2003年高考成绩占全市所有高(完)中的第七名在B类学校中居第一名,获绵阳市高考综合评估(B组)等奖。《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素质教育研究》、《推广张思中英语教学法,提高少数民族地区英语素质》等重点科研课题研究不断深入。学校十年规划的第一步—新建教学楼已竣工投入使用;第二步——修建学生公寓和食堂前期准备工作已完成即将破土动工

2004年,现有教学班49个、在校学生2762人,教职工82人,其中高级教师15人、中级教师85人。155名专任教师中有研修生6人、木科生99人,省级学科不带头人2人市级骨干教师1人。该年参加高考395人,本科硬上线236人,在2003年122人的基础增加了114人,上线率达59。75%;其中重点本科硬上线73人,获绵阳市高考综合评估(B组)等奖《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素质教育研究》、《推广张思中英语教学法,提高少数民族地区英语素质》等重点科}研课题研究不断深入。学校十年规划的第二步---修建学生公寓即将竣工。

获市委、市府以上表彰的先进个人名录

获奖人及单位获奖名称授奖单位获奖时间

赵常伦四川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省政2004.09

李永绵阳市优秀教师市委、市政府2004.09

2005年北川中学现有高中专任教师91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5人,中学一级教师36人。2005年,全校有536名学生参加高考,本科硬上线达244人,上线率达35.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重点大学上线人数为49人,上线率达7.8%;一般本科上线103人,上线率达16.2%;“三本”上线72人,上线率为11.2%,三项合计全县升学总人数(含职教类学校)为519人,其中军事院校录取了13人,超额完成了市、县下达的任务,获绵阳市高考(C组)二等奖。

先进个人名录

获奖人及单位获奖名称授奖单位获奖时间

代伟中优秀教师市政府2005.09

李国蓉优秀班主任市政府2005.09

苟友华师德标兵市政府2005.09

2006年,北川中学人励精图治,艰苦奋斗,不断探索,结合学校实际,形成了“正德惟和”,实干创新的办学思想。学校现占地62484m2,校舍建筑面积36921.85m2,有48个教学班,其中高中班级30个,初中班级本部12个,新区6个,在校学生人数2761(高中生1822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2657人,占96.23%。有教职工193人,其中:专任教师179人(高中87人)中学高级职称23人中高级职称共11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2%。2006年,全校708名学生参加高考,本科硬上先进271人,较2005年增加47人,增幅达20.98%,上线率达38.28%,较2005年年增加2.61%,获绵阳市高考(C组)二等奖
学校建设也迈上了新台阶。建筑面积为11162m的2幢新建学生公寓已投入使用,新建学生食堂已经建成,标准田径运动场正在建设之中。学校是绵阳市校风示范学校、绵阳市甲级校风示范学校和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四川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绵阳市示范党组织”、“绵阳‘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

2007年缺乏数据

6.地震后“三年恢复、六年重建、九年跨越”时期(内容摘自刘亚春校长2017年《北川中学申报省二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汇报材料》有删减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给学校造成巨大损失,在长虹公司爱心校园异地办学818天,学校踏上“三年恢复、六年提升、九年跨越”的新征程。在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下,中国侨联举全球华人华侨爱心力量援建北川中学。新学校于2010年8月18日投入使用。学校环境优美,设施一流,校风淳朴,英才辈出。省市县领导高度重视北川中学品牌提升与内涵发展。在中国侨联、北京怡海教育集团、北京市西城区教委、绵阳市直属学校、长虹公司和全世界华人华侨爱心力量持续帮助下,感恩奋进的北川中学人以实干创新的精神和朴实勤奋的行动设计学校发展的新思维、新目标、新路径、新品牌。办学特色日益彰显,办学效益逐年提升,学校逐渐成为绵阳市普通高中教育的新亮点。

在市县领导、市县教体局和绵阳中学关心支持下,在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名师专家直接指导下,学校领导班子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引领学校发展,全校师生凝心聚力,感恩奋进,共同谱写幸福教育的美丽中国梦。从2013年起,学校坚持重点做好两项工作:一是与绵阳中学合作办学开办北川中学绵中班(以下简称“绵中班”),满足本地学生在家门口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二是借智特聘专家立足打造“学思课堂”,为原班(除绵中班外其他班)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学校赢得良好声誉。

一、基本情况

1.创建历程我校是教育部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中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四川省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教学示范学校,四川省阳光体育示范校,绵阳市艺术特色学校。2003年12月创建成“绵阳市示范性普通高中”。2008年,学校获得“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称号。2012年,学校评为首批绵阳市十大名校。2016年,成为首批“绵阳市普通高中特优生培养基地校”。2017年底经过专家组评估验收,成为四川省二级校风示范学校。

2.办学规模2017年秋季学校现有72个班,有学生3316人,班额均未超过50人.

3.师资队伍专家引领,名师示范,狠抓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注重以感恩文化为内涵,创新用人机制引进高端人才,强化队伍建设,提升学校软实力。学校聘请北京、上海、绵阳等地名师担任教学总监或首席专家,指导教师专业成长。学校2017年有四川省特级教师3人,省级名师和骨干教师12人,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明星教师64人。为了提高教育质量打造学思课堂,学校特聘名师、专家5人;为了推进合作办学开办绵中班,现有绵阳中学教师12人在本校任教。学校现有正式教职工258人,临聘教师2人,全校教职工总数为272人,师生比为1:12.19。现有专任教师260人,占教职工总数的95.6%。其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260人,学历合格率100%;硕士研究生(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毕业共64人,占24.6%;现有一级和高级教师115人,占44.23%。学校现有地震前的教师仅65人,35岁以下青年教师176人,占68.2%,教师队伍年轻而又有活力。

4.办学条件学校占地150000㎡,生均45.24㎡;建筑面积78800㎡(含教师周转房6800㎡),生均23.76㎡。学校规划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设施一流。爱心校园汇聚各方优质资源,师生成长受益匪浅。

二、办学理念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成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早在2007年,学校就确立了“正德、惟和、实干、创新”的办学思想。在这一办学思想引领下,我们尝试在相对落后的条件下,着力解决教育的两大核心问题:“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

“5.12”后,全校师生不辱使命、感恩奋进,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办学理念:

确立了“特色学校、幸福教育”的办学目标和“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现代中国人”的培养目标,以此作为学校的育人之基、强校之本。追求幸福教育,成为全校师生的美好愿景。为了实现这两大目标,我们提炼出“爱国、感恩、朴实、勤奋”的校训,作为全校师生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行动纲领。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教师头脑,用感恩教育、校史教育和改革创新精神引导教师专业成长,形成了“勤学修身、爱生育人、因材施教”的教风;把大爱校园构建成学生由弱变强的幸福空间,用感恩教育、孝敬教育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形成了“惜时明礼、弘毅慎思、学以致用”的学风;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五大发展理念武装干部头脑,用党的群众路线和“三严三实”标准强化干部责任意识、发展意识和规矩意识,形成了“勤政廉洁、厉行节约、团结合作、注重实效”的政风。全校师生铭记苦难,感恩大爱,艰苦奋斗,把“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校风转化成学校跨越发展的自觉行动——“以礼待人,学会为人;以诚动人,学会处世;以德育人,学会规矩;以文化人,学会生存。”

学校构建的“特色学校”包含三个方面内容:

一是弘扬“两个精神”,强化感恩教育。继承和发扬抗震救灾精神和大禹治水精神,立足校情、改革创新。

二是突破“两个瓶颈”,提升教育质量。面临生源不太好、教师很年轻,两大瓶颈。我们坚持两条治校格言:没有教不好的老师,只要他(她)自己想教好;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要他(她)自己想学好。以尊重为基础,以信任为动力,以名师专业引领为路径,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策略,落实因材施教、减负增效的教学策略,落实立德树人、育人为本的德育策略,持续、大幅度提升质量,在师生共同进步的实际过程中让人人都有获得感。

三是聚焦“两个品牌”,实现跨越发展。2013年,学校开始实施的两个品牌战略:借智北京和本地名师大力推进课改实验,立足“原班”学生薄弱基础打造“学思课堂”,用创新思维引领跨越发展。借力本地优质教育资源,在绵阳中学大力支持下开办“绵中班”,用开放合作的方式促进跨越发展。到2016年,教育质量跻身全市前列,品牌效益全面彰显。到2017年,“九年跨越”圆满收官。

学校追求的“幸福教育”也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一是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滋养师生心灵。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孝敬、诚信、节俭、友善、坚毅、勤劳等传统美德,爱国于心,感恩于行,用阳光心态营造幸福的教育生态,促进人的和谐发展。

二是用素质教育思想引领师生回归教育的本真。以学生为主体,乐教乐学,引导教师对每个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学校进行课改,关注用书本教人,关注在生活中育人,关注在生命成长过程中发展人;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极大潜能,都能成为最好的自我。淡化对优质生源的依赖性,回归以人为本,回归教育规律,回归国家意志;相信每个教师都有独特智慧,都有可能为每个学生提供最好的教育。学校回归素质教育的轨道,让师生脱离急功近利的苦海,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三是紧扣核心素养培育全面发展的现代中国人。学校注重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核心素养,引导师生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核心素养。

三、学校管理

学校领导班子大胆创新并积极探索学校发展新模式,着力构筑人才高地,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带领全校师生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适合本地区学生的办学之路,实现了从规模扩大到内涵发展的战略转型。

1.感恩奋进马不停蹄,合理定位破解发展难题

2008年9月,面对复杂而特殊的处境,为了确保学校发展不受太多负面影响,校领导班子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快速确定了“三年恢复、六年提升、九年跨越”的发展目标。整合资源、浴火重生——到2011年,全面达到并局部超过震前水平,成为省内民族地区发展势头最好的学校;实施“名师工程”和“人才强校”战略——到2014年,形成管理高效、队伍稳定、评价合理的新格局,办学水平综合评价指标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基本达到四川省二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标准;弘扬感恩文化,走内涵发展道路——到2017年,相关指标在2010年基础上翻两番,办学规模接近4000人,实现办学水平、办学效益的跨越式发展,为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优化育人环境,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到2020年,建立现代学校管理体系,办学水平达到四川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标准,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学校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良好的美誉度。这一目标定位,为管理层精准发力推动学校快速、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破解了方向不清、人心不齐、动力缺失等发展难题。

2.建章立制恢复常态,创新驱动规范管理

紧扣“特色学校、幸福教育”办学目标,从2009年起整合各方资源,帮助师生尽快走出伤痛,要求各方面工作尽量、尽快形成新常态。从教师上班状态到学生行为习惯,从干部少说多做到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内心世界,全校老师翻山越岭走访学生家庭,夜以继日解决学生困难疾苦,始终认真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关注并支持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在新的办学理念指导下,按照三年一个阶段制定切合实际的学校发展规划。针对教师人员不足、新手太多、工作压力过大的现实,校长带领全体班子成员按照“先少后多、先易后难”的原则,逐步建立新的管理制度,使人性化与制度化互为补充。2011年9月,建立“教师绩效考核五维评价体系”,从学生、家长、同事、教师本人和学校干部五个维度评价教师德能勤绩廉,评定绩效工资等级。2013年6月,恢复“全员竞争上岗和双向选择聘任制度”,把教师岗位聘任纳入公开透明的制度体系。到2015年,建章立制工作基本完成,规范办学得到有力保障。

3.借智名师打造“学思课堂”,借力名校推进合作办学

从2008年9月引进高效课堂理念培训到2009年5月成立“北川中学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研究发展中心”,从北京支教团队连续六年的标杆示范到北京名师团队五年一贯立足课堂对青年教师的深度培训,从各级领导的巨大关怀到绵阳中学优秀干部、教师的实质性加盟,每一步都凝聚着教育的激情和智慧。

从2012年起,学校特聘北师大附中特级教师乔荣凝先生出任教学总监,立足课堂培养优秀青年教师;从2013年起,他又带领专家团队立足“原班”倾力打造“学思课堂”,探索适合校情的课改新路径,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攻克由于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带来的发展难题。从2016年起,学校又聘请绵阳市东辰国际学校特级教师李宪熙老师担任语文学科首席专家,着力提升本校语文教师专业学术水平,提前应对新一轮高考制度改革。从2017年起,在原上海建平中学教育集团总校长冯恩洪先生大力支持下,学校又引进“中国好课堂”专家、名师团队,以“控制合适”为抓手,聚焦课堂模式变革,用“分层走班教学”优化“学思课堂”,进一步提升青年教师专业素养,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

在市县党政领导关怀下,在市县教体局大力支持和坚强领导下,名校资源落户北川,开放办学、合作办学让北川中学获得新的机遇,站上新的起点。从2013年秋季起,北川中学与绵阳中学合作办学开办“北川中学绵中班”。现已连续开办5届共30个班,共计招收学生1500多人。绵中班的开办,既基本满足了本地优秀学生留下来在家门口“上好学”的迫切需求,也为外地学生共享优质教育提供了新的“绿色通道”。在合作办学新模式下,生源质量得以改善,升学结构显著优化,原班和绵中班形成相互竞争、共同进步的发展新格局。合作办学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薄弱学校的发展难题,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可复制性和示范性,市内现有至少4所高中学校已经借鉴了这种模式。

四、办学特色

弘扬大禹治水的大爱精神,传递汇聚到北川中学的人间大爱,成为学校打造办学特色的切入点。在长期探索实践的基础上,以感恩教育校本课程和系列实践活动为抓手,以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为路径,以学生社团为阵地,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时代新人,初步形成“传承大爱、创新育人”的办学特色。

1.感恩文化支撑立德树人

爱国主义教育常抓不懈。我们身边有过许多先进典型和感人事例,都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学校每年组织新生和新教师参观学校陈列室,引导师生朴实做人、勤奋做事,用实际行动兑现爱学习、爱学校、爱学生、爱教育、爱国家的诺言,用学生、教师和学校的点滴进步来回报亲人、师长和各界朋友。

生命教育激发活力。以学生社团、音体美和文科类课程为载体,在中科院心理研究所龙迪博士、“心灵花园”志愿者团队申荷永教授和香港青年发展基金蔡元云会长等专家指导下,开发“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立足校园、贴近家庭、贴近生活、走进社区开展感恩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家孝顺父母、在外诚实守信、在校敬师好学,勤俭节约,乐于奉献。针对特殊学生群体,学校长期实施“特别关爱计划”,让“珍爱生命、感谢生命、幸福生活”逐步成为常态。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孤儿、单亲、伤残、留守学生和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人数相对较多,他们的成长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学校设立学工处作为专门机构负责实施“特别关爱计划”。十年来,这些学生没有一人因为贫困而上不起学,更有十几名单腿或双腿高位截肢的学生成为名牌大学的优秀学生——他(她)们沐浴大爱阳光,心怀人生梦想,用假肢撑起不屈的脊梁,从北川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开放办学凝聚动力。学校长期实行“家长代表每月访校制度”。从2010年起,学校每月邀请30多位家长到校体验一整天,与学生同吃同住,走进教室听课,深入办公室与教师交换意见,全方位了解学校各项工作,座谈总结并给学校改进工作提供意见和建议。通过这项活动,学生、家长、教师“三位一体”,形成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的生命共同体。

“爱心护苗”落在实处。针对个别学生周末和节假日进网吧的问题,从2014年4月起,老师们主动牺牲休息时间开展“假日爱心护苗行动”,全天候轮班巡查永昌、安昌、黄土三镇所有网吧。如今,已经几乎没有学生再进网吧,但老师们还是用爱心在坚持。为了鼓励和帮助成绩或表现暂时落后的学生立志成才,从2015年9月起,1名教师和6名学生结对子、交朋友,持续开展“1+6爱心护苗行动”,鼓励并帮助他们成为好学生。

2.学思课堂实现创新育人

学校长期致力于素质教育实践探索,落实“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享受到适合的教育。教育的一切问题都可以在课堂上找到根源。依据《规划纲要》中“注重学思结合”的原则,在专家团队引领下,从2013年起开展学思课堂教改实践研究。

学思课堂是以学科知识为载体、教师帮助学生逐渐养成科学思维习惯并形成健全人格的课堂。(研究培养什么样的人)

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学情,深度理解学科内涵,合理设定教学目标;教师教学行为具有明确的针对性,注重因材施教,注重调动学习积极性,注重引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学生学习行为具有很强的自主性,注重合作探究,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反思感悟。课堂教学过程中以人文情境包裹学科核心问题,要求师生双方做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教师教学过程简捷、明朗、情趣、有效;学生学习过程积极、主动、思辩、落实。(研究如何培养人)

通过四年时间,从操作层面总结提炼出学思课堂“八个转”:

教师围着学生活动转(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问题围着教学目标转(问题是教学的心脏)

情境围着核心问题转(用人文情境包裹核心问题)

思维围着解决问题转(注重学以致用、知行统一)

检查围着应用落实转(通过检查看到进步与不足)

覆盖围着学生错题转(4旧6新滚动覆盖抓周练)

教学围着核心素养转(学生形成终生发展的品格和能力)

学生围着学思结合转(学生获得一生受用的思想和方法)

形成了学思课堂的“1-2-2-1”操作策略:坚持一个思想——学思结合的思想方法;优化两个过程——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优化知识落实过程;规范两个环节——规范集体备课环节,规范“覆盖式训练”环节;实现一个目标——形成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自主思辨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调整评价激励机制,学思课堂有保障。为了督促教师落实“因材施教、减负增效”教学策略,学思课堂要求控制“覆盖式训练”和月考题新旧知识分数比例——当前新知识不少于60%;要求对原班学生适当降低练习和试题难度——高一、高二、高三的难度系数分别控制在0.75、0.70、0.65左右。为了确保这两条要求落到实处,学校放弃了实行10年之久的“优生评价法”,试行“平均分分层评价法”,用绩效考核这一杠杆引导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全面发展,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

仅仅1年时间,学思课堂初战告捷:2011年入口中考成绩600分以上仅有100人,2014年高考本科硬上线400人;1人被北京大学录取,实现了30年来北大清华零的突破。到2016年,学思课堂品牌效益凸显:原班(不含绵中班)在入口基础和参考人数与上年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一本上线人数接近以前的3倍,本科上线人数达到以前的1.6倍。这些数据表明,学思课堂让更多普通学生释放出更大的潜能。

3.“两花齐放”实现品牌育人

学思课堂与合作办学两大品牌实施4年,学校成功实现绿色崛起,品牌战略带来原班和绵中班“两花齐放”新格局:

2013年入口中考成绩674分以上特优生仅59人,600分以上不足500人;2016年1261人参加高考,一本硬上线274人,本科硬上线873人;一本院校录取430人,本科以上院校录取1002人,各类高校总共录取1242人。绵中班6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原班一本上线107人,升学结构明显优化。

2017年,1256人参加高考。一本上线299人,比去年多25人;本科上线877人,比上年多4人。高校录取共1233人,其中,清华、北大、浙大、复旦、国科大学名牌高校录取共12人,“985”“211”重点高校录取325人,一本院校录取436人,本科院校录取990人。从出入口平均分对比数据来看,北川中学再次拥有出色的表现。

4.社团活动促进学生特长发展

借助高校人才优势开发校本课程,编写《羌族健身广播体操》《羌族音乐文化》《魅力羌绣工艺》等校本教材。羌族莎朗、羌族健身广播体操成为阳光体育活动的主要项目。将“羌绣”确定为校本特色选修课程,在高二年级通用技术课程中同步并纳入学业水平考试实践操作项目,选修率达到100%。

组建各类学生社团,常态化开展艺体类、科技类社团活动。以校园三大球活动为重点,组建班、级、校三级各类球队和学校棒球队、健美操队,让“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地生根,使运动成为学生习惯。以校内外师资为依托,长期开展音乐课改实验;管乐队、合唱队、民乐团、影视小屋、动漫等社团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在表现中体验、在实践中审美”,用艺术之美浸润学生心灵。从2014年到2017年,学生社团参加全国和省市级比赛取得优良成绩:获国家级奖项4个(棒球1、健美操1、影视小屋2),获省级奖12个(棒球4、健美操1、影视小屋3、管乐1、书法美术3),获市级奖项数十个。

长期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参加四川省第24至31届科技创新大赛和全国第26届科技创新大赛,获国家级奖项1个,省级奖项28个,市级奖项42个。

传承大爱,不辱使命。化苦难为底蕴,“自强不息、奋斗不止”,成为学校发展的精神动力。视学生若亲子,视家长为上帝,视质量如生命,让每个学生在这里都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

创新育人,感恩奋进。不把生源当借口,“因材施教、减负增效”,成为师生成功的创新策略。相信教师,相信学生,相信家长,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回归教育本真,回归以人为本,回归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创新,让每个学生在这里都能享受到比以前更有质量的教育。

五、办学效益

办学特色和效益代表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过去10年,学校以优势项目推进特色建设,以特色建设提升办学效益,以人才质量彰显办学活力。

1.队伍建设提升软实力

校长主抓班子建设和教师队伍培训工作,为提升质量提供了基础保障。补充大量具有较高素质的新教师,借助多种资源全方位推进教师培训工作。邀请北京、上海、山东、江苏等地名校长、名教师来校诊断问题,举办专题讲座,立足课堂长期进行全员培训;组织教师赴北京、上海、香港等地友好学校交流学习,感受文化,开阔眼界。组织教师参加“国培计划”和高中新课程上岗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学校组建四个“名师工作坊”(其中1个是省级名师工作坊),发挥校内标杆教师示范引领作用。近年来,不少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为学校快速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2.因材施教提升教学质量

基于校情,尊重差异,落实“因材施教、减负增效”教学策略,大面积提升教学质量。从2013年到2017年(只计原班),在生源数量质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教学质量逐年快速提升,高考成绩一年一个台阶,学校已经成为全市普通高中幸福教育的一张新名片。

3.专业研修提升教研水平

国家级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教师集体备课方式及效果的实践探索”和“农村普通高中英语教学过程有效性的实践探索(总课题)”、“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等6个省级课题均已展开研究,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学校被绵阳市教体局评为“课程改革研究先进单位”。从2014年到2017年,教师专业研修立足课改聚焦课堂,教研水平大幅度提升:本校教师参加省市两级高中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和课堂教学展示活动,获省级奖项5个,市级奖项106个;教师参加各级优秀论文评选活动获奖人次众多,全国一等奖1个,省级奖项6个、市级奖项53个;有18篇教学论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

4.特色教育支撑多样化发展。尊重个性,发展特长,特色教育成效显著。2011年7月,“满怀感恩之心,建设文明北川新县城”项目获第26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2012年7月,学校合唱队参加“第十一届北京国际合唱节”合唱比赛获少年组铜奖。2013年4月,学校管乐团参加“2013上海之春国际管乐节”获行进管乐比赛高中组银奖。2014年7月,学校棒球队首次代表绵阳市参加第十二届省运会荣获亚军。

北川中学2008-2012高考成绩统计表

年份

市上指标(

实际本科上线

完成比例

艺体双上

2008

92

115

125%

 

2009

87

123

141%

22

2010

66

103

156%

40

2011

113

216

191%

26

2012

168

326

194%

31







 

  • 附件(1个)
  • 四川省北川中学校史.doc (100kb) 下载
编辑:网站管理员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川公网安备 ICP证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北川中学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蜀ICP备15009152号
联系地址: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永昌镇常乐街1号
办公室座机:0816-6198882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