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川8月17日电 题:访新北川中学:凝聚华夏儿女爱心 设计处处用心
作者 南若然
再过十几天,2010年9月1日,北川中学的孩子们将告别学习生活了两年多的活动板房教室,走进宽敞的新校园。这所曾因地震而饱受苦痛的学校, 凝聚了海内外华夏儿女的爱心,短短一年多时间便完成校园重建。记者于竣工之际来到新北川县城永昌镇,跟随一群群仍在忙碌建设的身影,体验即将投入使用的新 北川中学。
黑白灰色调三层楼房,水泥勾缝的灰砖墙体,红黄蓝绿黑的五彩砖带从房檐垂落,带出一抹亮色的跳跃。新北川中学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平实、朴素、明朗。
记者在学校门口遇到北川中学主设计师王小工,他说,“学校应是让学生静下来读书的地方,因此设计时我们并没有硬搬羌族造型,而以灰砖为主,用羌族服饰中的红黄蓝绿黑五种颜色来调节气氛。”三两句话之后,王小工又匆忙离开。
中国侨联援建北川中学指挥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设计之前曾多次征求北川中学学生的意见,“不能有地下室、教学楼多几个疏散通道、学校的大门宽一些、多一些篮球场地等,都是学生们提出的。”
目前,新北川校园内共有16个篮球场地,由姚明捐建。
地震之时,体育老师赵东因正上体育课躲过一劫。他看到新学校的篮球架很高兴,“北川中学的孩子特别喜欢打篮球,以前却只有4个篮球场,现在这么多场地,孩子们肯定高兴。”
由于曾经的地震伤痛,新北川中学一大特点便是宽敞。校内“嘉祥”、“怡海”和“博爱”三组教学楼均三层高,楼道宽度最大4米多,可容纳七八个学生并肩通过,包括无障碍斜坡在内的疏散通道更多达4个。
记者看到,北川中学的教室均已配备电子白板、投影仪和电脑,硬件条件一流。设计师们还为学校软文化发展预留了空间,每间教室外都有一整面绿色的凹墙。“这是班级文化展示墙,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此展示学校文化。”一位设计师说。
教学楼区域往东是宿舍区。“新北川校园,一草一木都是故事”,中国侨联援建北川中学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边走边告诉记者,“校内共有6所桥,均以‘心’字命名,比如爱心、恒心、善心、信心等。”
“学校的绿地面积占校园面积的2/3,校园处处是爱心,这棵金桂是四川侨联捐的、那颗银桂是绵阳侨联捐的”。他随手再指,“这颗香樟树是香港侨胞捐的,路灯是飞利浦捐的,音响是九洲捐的……”
沿着蜿蜒而过校园的玉盘河,跨过几座小桥,步行三两分钟便到学生宿舍。
这是新北川中学校内最高的建筑,5层,四座毗邻,主色调依然是灰色和绿色。8人间,每两间宿舍的阳台之间相通。设计师告诉记者,“这是希望增加学生沟通机会,虽然宿舍内有卫生间和洗手池,但洗澡仍需到公共浴室,也是这个用意。”
竣工仪式前两晚,中国侨联副主席乔卫、北川中学校长刘亚春等人成为最早一批住进北川中学宿舍楼的房客。乔卫说,“只有住进来,才知到底舒不舒服。”
直到晚饭时间快结束,记者才在学校食堂找到刘亚春校长,他给新北川中学打出“实用而不奢华”的评语,“新校园我看过很多次,非常满意,比如现在咱们吃饭的食堂,宽敞的空间和颜色搭配,学生坐在这儿就餐时心情会很好。”
刘亚春边吃边讲,一顿饭结束,菜几乎没动,米饭也没吃进几口。深夜九点半,他又匆匆去开会,“楼修得再好、设备再先进,不等于就是一所好学校。现在拥有这么好的条件,老师、家长、学生要怎么做,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