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案例 > 新课改下对校本课程羌族体育实施的探索

新课改下对校本课程羌族体育实施的探索

2011年06月02日 09:05:04 来源:北川中学 访问量:2156

                      新课改下对校本课程羌族体育实施的探索

                                                北川中学 李岗

          作为羌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羌族体育,其形成除了与社会环境有关外,还与民族环境密切相关,并在历史的长河中长期传承。但是“5.12汶川地震”灾难考验着这一民族文化的生存与发展,在新课改的春风下,为普及和发展羌族体育文化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羌族地区进行体育新课程建设是社会的需要

  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从此课程开发正式列入国家的教育课程中,这为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拓展了新的空间。各学校在课程开发中,都努力构建寻求适合自身特点的校本课程体系,在实践多样化的校本课程中,为创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做了一些探索。

  众所周知,羌族地区具有丰富的体育课程资源,充分的开发和利用校本课程,是反映学校的实际和体育运动传统的特点的需要,是提高课程适应性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和必经之路。

  二、 羌族体育具有丰富的内容

  1、羌族体育与羌民族悠久的历史相结合。羌族在数千年前的殷商甲骨文中便有记载。羌族体育与羌民族的传统习俗相结合;羌族的民间习俗是羌族先民为适应各种生存环境而流传下来的一种民族的集体行为,它对提高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欢乐的娱乐性。

  2、羌族锅庄—民族歌舞的瑰宝,羌语的“圆圈舞”本应称作“萨朗”,但因随藏俗现在被人们几乎都称作了“锅庄”。“萨朗”有“唱起来,摇起来”的意思,这种舞蹈在羌区最为盛行和普及,是很古老的自娱性舞蹈。“萨朗”音乐曲调欢快、流畅,节奏跳跃、明朗,歌词内容十分丰富。可在室内外进行,男前女后,不限人数,围火塘或场院一圈,不封口,向逆时针边歌边舞。开始时,先男女轮唱一遍舞曲,然后共同起舞,速度由慢到快,跳到激烈时,领舞男子加快舞步,带头交换各种不同的舞蹈动作,或双腿交替重踏,或左右旋转,男女相互竞争,气氛逐渐热烈。舞至高潮时,男子叫声“吓喂”,女子应和“哟喂!”一曲就此结束,接着再变换新的舞曲和步伐。羌族舞蹈基本由舞者自己边唱边跳,少有乐器伴奏。速度和节奏取决于歌词内容和舞者的情绪。因此,在青年们所跳的各种“锅庄”中,还分别有歌颂美好生活的抒情锅庄,有夹带游戏的趣味性锅庄和以诙谐幽默、情调浓郁,表达男女间爱情等不同形式的锅庄。3、羌族推杆以一根长约3米,手臂粗细的木杆为器,一人紧握一端,将木杆挟骑于两腿间,作为防守,进攻者握着另一端用力前推。攻守双方面面相向,木杆保持水平线,不能上下摆动或突然猛推。进攻方将防守方推出两尺开外的界限就算获胜。裁判由村寨的长者或威望者担任,以击掌五次为一个攻守回合的时间。攻守双方要交换位置,实行五局三胜制。

  4、羌族体育还有表达祭祀阵亡战士哀悼同时鼓舞士气的“盔甲舞”;对抗性强的竞技性体育“跳背篼”;技巧与智力相结合的智力体育,例如:“抱蛋”等类型,都各具特色。

  5、现在流传较广、较普遍的羌族传统体育活动还有武术、摔跤、马上运动、登山、秋千、举重、跳格格、拔河、斗牛、斗鸡、背斤等等。

  三、 羌族体育课程开发的构思和实践

  1、顺应新课改要求,发现和挖掘羌族体育资源,通过采风和寻找访问等途径寻找适合现在中学生的羌族体育项目。

  2、确定课程实施的路径;在通过学校的多方努力,在我校和兄弟学校,对口支援学校的共同努力,我校已经初步形成了学校校本课程教材的初稿。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一羌族锅庄为切入点,让学校的每一个学生能够学会掌握羌族锅庄的基本动作。通过教学使一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押伽、羌族推杆、高跷竞速等竞技项目,学会一些如“抱蛋”等游戏类项目。在与外交流的活动中,自己创编了“走进羌山”的羌族体育类表演项目。

  四、结论:

  1、通过了解和学习羌族体育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羌族体育,让大家都参与进来,为弘扬羌族文化出一份力。

  2、在新课改的春风下,我们要整合各方面资源,让我们的羌族体育文化内容更加丰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内容,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3、在校本课程的编制过程中,我们还要走出去,努力地组建表演队伍有机会就走出去表演,让外界更多的了解羌族体育的激情和魅力。

  4、在学校的群体活动中,我们已经将自己创编的《羌族健身操》应用到了我们学校的早操课间操中去了,为学校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羌族体育氛围。(北川中学 李岗 )

编辑:唐高平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川公网安备 ICP证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北川中学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蜀ICP备15009152号
联系地址: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永昌镇常乐街1号
办公室座机:0816-6198882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